年11月5日,瘫痪在床的徐某得知自己的工伤赔偿问题当庭调解,用人单位愿意支付63万元赔偿金,这意味着,历经3次鉴定,时隔6年,他的工伤待遇终于有了着落。
异地务工被砸致高位截瘫
男子卧床6年遭遇“鉴定难”
年1月25日,年关将近,正在广西防城港市务工的45岁徐某突然被起重机吊起的钢板脱落砸中,导致颈椎损伤并高位截瘫。事故发生后,医院治疗。后经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徐某受伤为四级伤残、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但用人单位武汉某劳务工程有限公司对鉴定结果不服,仅支付了部分医药费后未予支付工伤待遇。无奈之下,年6月3日,医院回湖北大悟县老家休养。
回到老家后,孤身一人的徐某由哥哥照料,并由当地*府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给予帮扶。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徐某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工伤保险待遇以及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等仲裁请求。年11月18日,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做出仲裁裁决书,但双方均不服,用人单位先诉争至青山法院,徐某后诉争至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鉴于两案当事人互为原、被告,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裁定将案件移送青山法院至合并审理。
年2月22日,青山法院受理此案后,用人单位以徐某的工伤伤情发生变化为由,申请对徐某的工伤等级进行再次鉴定,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受理后会通知徐医院做当面检查。但徐某的身体状况无法支持其到防城港进行检查,一时间,案件陷入僵局。
跨省邀请专家千里赴鄂
精准司法助力精准扶贫
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充分、方便地参与诉讼活动,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重要使命。为解决徐某异地“鉴定难”现实困境,青山法院法官胡胜主动作为,作了一个“麻烦”的决定——请广西专家来鄂异地鉴定。
异地鉴定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为保证沟通时效,胡胜法官多次与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用人单位、大悟县*府及徐某所在的村委会电话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