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护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治疗颈椎病
TUhjnbcbe - 2022/5/4 14:39:00

颈痹是指颈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

中医理论认为,

本病与伏案久坐、跌仆损伤、

外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

颈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

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

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骨失养,

皆可使颈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本病部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颈痹多见于西医学的颈椎病等疾病之中。

[辨证要点]

临床主要根据麻木疼痛的特点、部位、病因进行辨证。

辨经络

后项部疼痛者属太阳经;

颈项侧后方疼痛者属少阳经;

颈项侧部疼痛者属阳明经;

后项正中疼痛者属督脉。

辨兼症

有明显的受寒史,

遇寒痛增者为外邪内侵;

有颈部外伤或劳作过度史,

痛如针刺者为气滞血瘀;

颈肩部酸痛,兼眩晕乏力者为肝肾不足。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

取局部腧穴和手足三阳经穴、督脉穴为主。

主穴

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

配穴

病在太阳经配申脉;

病在少阳经配外关;

病在阳明经配合谷;

病在督脉配后溪。

外邪内侵配合谷、列缺;

气滞血瘀配膈俞、血海;

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

上肢麻、痛配合谷、手三里;

头晕头痛配百会或四神聪;

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

方义

颈夹脊能疏调局部筋骨;

天柱疏通太阳经气;

风池疏通少阳经气;

曲池疏通阳明经气;

悬钟为髓会,有滋肾壮骨,以求治本的作用;

阿是穴调节局部筋脉。

诸穴配伍,共同疏导太阳、阳明、少阳及督脉经气,共奏通经止痛之功。

操作

夹脊穴宜直刺或向颈椎斜刺,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余穴用泻法。

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取局部压痛点,适用于外邪内侵和气滞血瘀型者。

(2)穴位注射法

取局部压痛点,选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0.1%利多卡因注射液,每穴注射1ml,隔日1次。

(3)电针法

参考基本治疗取穴,每次选2-3对穴位,

用连续波或疏密波,每日1次。

[按语]

针灸治疗颈痹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症状。

尤其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现代研究表明:

针刺可缓解血管痉挛,

降低血管紧张度,

使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也可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

增加脑的灌注量。

临床治疗颈椎病疗法众多,

颈椎夹脊穴临床应用广泛。

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用相应的夹脊穴,

针刺时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

落枕会加重颈椎病病情,

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应注意颈部保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疗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