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
是不是该做点什么呢?
什么??
没听说过地球一小时?
那小创就带大家科普一下吧!
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28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等等,等等
你这就打算去买蜡烛了?
真正的环保是要将环保意识
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么除了关灯,
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度过这一小时呢?
坚持一小时的追求
年3月31日19:30,本该灯火通明的悉尼歌剧院却漆黑一片,与此同时,大约名悉尼市民如约来到了天文台。夜幕之下,代表着工业文明的电灯被关闭,人们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古老的原始时代。漆黑的城市虽未显往日的繁华,却也映衬出穹顶之上的星月交辉,仰望星空的这一个小时,是属于人类的极致浪漫,也是属于人类的独有温柔。
接受一小时的黑暗
黑暗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代表着危险,落后和愚昧,它占据了几亿年的光阴,而我们真正走入光明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当黑暗来临,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总让人类第一时间打开光源,可如今的我们,却主动又坦然的关掉电灯,在黑暗中寻求平衡。
斐济是地球上看见第一缕阳光的国家,也是最先走入“黑暗”的国家。当地时间8年3月29日20时,首都苏瓦陷入黑暗中,当地餐馆酒吧点起蜡烛,举行起烛光晚餐,商店关闭霓虹灯,无数家庭也燃起蜡烛照明。同时苏瓦港也亮起了只蜡烛,这百只蜡烛由皮划艇爱好者手持火炬点燃,象征着斐济所辖的多个岛屿面临着环境威胁。
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南京,除去睡觉,如何度过黑暗的一小时,成为当地11所高校考虑的问题。这些高校每校都选出一位"黑暗记录员",他们负责记录下黑暗一小时里大家的所有想法,同时征集有关环保的个绿点子。黑暗中的冥想让无数创意在特定的时刻汇集,也让一个小时的黑暗不那么单调。
陷入一小时的睡眠
当黑暗来临,我们或许不会有那么多的冥想时刻,睡眠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来睡眠,而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我们却更多的被各种电子产品所吸引,被现代都市的噪音污染所打扰。地球一小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更多的为我们留出了一小时的极致睡眠环境,满足了我们最自然的生理渴求,那就是享受睡眠。
这一小时带来最美的“暗夜保护”,熄灯时暗与光交汇的刹那,聆听到地球的呼唤。这一小时带来舒适的“黑暗时刻”,在白天与夜晚的交汇,平衡日夜,体验到睡眠的欢愉。
守护地球、保护大自然
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
应该落实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今晚20:30分
让我们一起关上灯
仰望天空看看浩瀚星辰究竟有多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