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王女士,近两年来一直忍受着颈部疼痛伴双臂麻木的痛苦,最近一个月情况更为严重,还出现了头晕、头痛、走路不稳等情况。王医院就诊,入院后通过颈椎X线、CT及MRI等检查被确诊为颅底凹陷症,同时还合并有寰枢椎脱位及寰椎原发椎管狭窄。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复杂的枕颈交界区疾病,患者还同时伴有寰枢椎脱位及寰椎椎管狭窄,这就使得病情更为复杂,常规手术存在可能损伤椎动脉,引发小脑梗塞,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日前,医院脊柱外科专家采用先进的Goel技术,为王女士成功施行了手术。
据该院脊柱外科3夏英鹏主任介绍,颅底凹陷症是一种复杂的枕颈交界区疾病,是指颅底骨以枕骨大孔为中心向颅腔内陷入致寰枢椎(齿状突)升高进入颅内,从而使枕骨大孔前后径变短,后颅窝容积变小,进而压迫延髓、脊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该病早期病情进展较为缓慢、隐蔽,且因畸形程度及合并症的不同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因此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颈椎病从而延误治疗。一旦进入疾病晚期,不仅致残率极高,甚至有猝死的可能。
“让医生们十分棘手的是,这名患者同时还合并多种椎动脉发育畸形,增加了手术风险”夏主任说。
据了解,传统的颅底凹陷症手术一般是采取后路枕颈融合,必要时施行后颅窝减压手术,术后患者枕颈和上颈椎的活动受限,简单的点头和转头功能都受影响。
夏主任、申庆丰副主任医师专家团队进行了多次术前讨论,希望在保证神经减压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王女士保留椎关节活动功能,并在手术当中避免椎动脉损伤。“最终我们采用了Goel技术,为患者实施仅从单一后入路做颈1-2内固定、双侧寰枢侧块关节间松解撑开复位、cage植入、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这一手术方案设计既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复位,神经减压效果,又避免了枕颈融合,保留了患者颈椎一部分旋转和大部分屈曲功能,即转头和点头功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降低了手术范围和相应的手术副损伤与远期合并症”夏主任说。
在手术中心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手术历经5个半小时,取得成功,在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王女士术后1周顺利出院。
术前X线
术后X线
术前核磁
术后核磁
审核
夏英鹏
编辑
徐瑞屏
责编
王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