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初的某个傍晚,一名15岁少年因颈痛难忍在其母亲的陪同下来我院就诊,入住我科后该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双手不自主颤抖,伴随着患者的夜不能寐、痛苦哀嚎,我科医护人员同样焦急万分,予以血培养、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对症处理,伴随血液培养结果提示“金*色葡萄球菌”,敏感抗菌素被立即注入患者体内,患者体温终于恢复正常。
然而,患者颈痛症状却没有丝毫改善,同时还出现了四肢麻木加重、解小便逐渐困难的新发症状。科室副主任张勇博士查房后分析:“这分明是颈髓受压的表现,立即完善颈椎核磁共振(MRI)!”。
“病情即是命令!”,通过全院多部门沟通协作,患者及时完善了颈椎MRI检查,果然不出所料,颈椎MRI提示“颈5椎体破坏合并相应层面颈部脊髓受压”。
颈椎恶性肿瘤?颈椎结核?颈椎化脓性感染?……随着颈椎MRI检查的出炉,又一串问号萦绕大家心头,毕竟MRI只能明确病灶的信号改变,但不能最终确诊病灶的性质。眼看着患儿脊髓损伤症状逐步加重,随时可能出现高位截瘫的严重后果,科室张文捷主任当机立断:“完善术前准备,立即手术治疗!”。通过术前团队讨论及周密制定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了手术方式为“颈前路颈5椎体次全切+椎管扩大减压+自体髂骨取骨椎间植骨融合+钉板内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患者颈痛、手抖、四肢麻木及小便难解的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复查颈椎MRI同样提示颈部脊髓压迫完全解除。
术后病理检查确定病灶性质:颈椎化脓性感染要知道,本身脊柱化脓性感染发病率就较低,其中颈椎化脓性感染更是只占脊柱感染的3%左右。那引发本次感染的金*色葡萄球菌,它的“老巢”究竟在哪里呢?
我科作为全院优秀临床教学科室,一向贯彻“打破砂锅查到底”的严谨治学原则,如不查出细菌感染根源所在、同时对因治疗,复发感染势必会让患者再次遭受类似痛苦。通过抽丝剥茧地询问既往病史及细致入微地体格检查,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了患者的双侧大脚趾。通过采集患者大脚趾甲沟组织送检细菌培养,最终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真相大白:竟是慢性化脓性甲沟炎引起的颈椎化脓性感染!
与此同时,完整的感染路径链条也逐步清晰起来:暗藏于甲沟内的金*色葡萄球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颈椎椎体静脉丛,进而在第5颈椎椎体及其周围定植,最终导致椎体的破坏及其后方脊髓压迫。
术后通过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足趾换药引流、民族医药外治等综合治疗方案及我科护理团队的精心呵护,小伙子最终康复出院。
患者与我科医护团队合影留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