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ManagedCare),其核心内容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这篇文章字,预计花5分钟阅读。
(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超过50岁)
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ManagedCare)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公司的赔付负担。
随着实际业务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发展,健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套专门的系统方案和营运业务,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并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或直接面向个体需求,提供系统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相对狭义的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是指基于健康体检结果,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给出健康状况评估,并有针对性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处方),据此,由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使客户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健康管理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和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
(图为杏树林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运营模式)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风险评估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关键的专业技术部分,并且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能实现,是慢性病预防的第一步,也称为危险预测模型。它是通过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并据此按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与干预,以帮助*府、企业、保险公司和个人,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图为杏树林私人健康管理-三师共管模式)
问题一:深受疾病医学的影响
健康管理虽然是以健康医学理论为基础的创新学科,但目前仍然受到疾病医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实际开展的往往是“疾病管理”、“疾病风险评估”、“危险因素干预”等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内容,而诸如人体健康状态评估、健康水平评估、健康能力评估、健康力干预等以“健康”为中心的内容还没有发展形成,甚至健康管理从业者自身对此的认识都远远不够。以健康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评估健康状态、维护健康能力等内容将成为健康管理领域当前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问题二:能知“已病”不能“知未病”
在健康管理中,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健康干预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的健康管理所能够进行的体检往往针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和疾病的早期表现进行探测。一旦发现问题,往往意味着受检者已经处于疾病的早期甚至中期阶段。相反,对于尚不属于疾病范畴,但由于遗传特质、生活环境或不良习惯造成的疾病风险,却无法提示。这使得健康干预往往错过了疾病发生之前的最佳干预机会。
问题三:重“查病”轻“干预”
除了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外,目前的健康管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对于健康干预的重视程度也不足。目前我国90%体检机构只做体检,其中90%的体检工作是一般性体检——并且只进行初步分析,而忽视后续工作,使体检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人开始重视健康体检,通过体检发现了问题,如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等等,但这些人大多数并不太重视健康干预,年年体检,年年异常,年年仍然保持着不良的生活方式。无论现代医学的检查技术多高超,无论现代信息化水平多先进,如果只是体检,不做干预,那么这些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问题四:依赖医疗保健手段,忽视自身因素
受到疾病医学模式和理念影响,健康管理机构所提供的健康管理往往依赖外在的医疗保健手段,期望某种药物、某种方法可以治愈疾病,忽视自身内在因素。健康干预,一方面需要远离致病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人体的自组织功能。人体的自组织功能受损是多数疾病发生的关键条件。在很多时候,环境污染、食物安全等危险因素,并不是能够完全避免的,但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心理平衡等提高人体“健康力”的措施却是可以自主把握的。“实现全民健康目标而言,重要的是人们的自我保健,是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科学化,是生存环境的优质化,是预防而不是高新技术。”然而当前人们对此认识不足,过于依赖医疗手段,是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要如何进行改善?
措施一:传播健康医学理念
不得不承认,我国民众对于保健、养生的诉求十分强烈。然而由于相关知识匮乏、医疗保健虚假宣传,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民众对于健康医学的认知是匮乏的,甚至部分存在严重的错误。作为医务工作者和健康管理服务人员,要大力普及正确的健康医学知识,从而将“健康管理”的理念深入到群众中。
措施二:增强疾病风险检测,防病于未病
从健康到疾病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能够在疾病发生之前对于风险因素加以控制、管理,那么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阻止疾病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不良的环境、饮食、生活、运动习惯,以及个人从出生伊始就自带的遗传特质。针对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智能穿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发现风险并进行提示,从而早于体检发现疾病风险。
措施三:进行精准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发挥出造福百姓健康的作用。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相信健康医学在未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