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患者的故事
——讲述人文故事,传递护患真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护理工作因融入人文关怀内涵变得丰富而深刻,关怀是连接医护和患者的桥梁,从心开始,关爱患者,感动患者,那些温暖人心的小故事每天都在进行着……
文字:重症医学科病区张文丽朗读:张文丽
张文丽
重症医学科病区护士长
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
湖北省危重症高级专科护士
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重生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和参透,而我的一位患者深有体会,毕竟和死神的拔河比赛中,他是胜者。
我习惯称呼他肖叔,一位54岁的中年男性,入我科时诊断为:多发外伤,颈椎1,2椎体骨折,脊髓损伤并截瘫,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创伤性湿肺,失血性休克,右侧桡骨远端骨折。入科三周后,患者由于创伤性湿肺和血气胸及肺部感染等因素,不能顺利脱机,气管切开处持续机械通气,其他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意识转为清楚。每天医生查房的时候,他都会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听,现在想来,那或许是对死亡的恐惧,对新生的渴望,对预后的未知。
ICU值班是小组制,7人一组,每人负责1-3个患者,我并不是肖叔的管床护士,但是颈髓损伤需要轴线翻身。有一天白班,我负责站在头端固定头胸锁,后来整理颈托衬垫时,顺手就按摩了一下枕部和颈托接触的部位,问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疼不疼?”他连忙点头,使劲地眨眼睛,哭了起来。用左手艰难的竖了竖大拇指,示意我想写字。松掉左手的约束,他依然写的特别艰难,最终歪歪扭扭的写了让我这辈子都难忘的两个字:求死。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其实多发外伤的案例在我科并不少见,但是像肖叔这样,胸部双乳头以下全部没有感知觉,气管切开不能讲话,右手骨折打石膏,左手保护性约束,多数醒着的时间就是望着天花板,日复一日的躺着,痛苦不能正常表达。像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用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来不及多想,肖叔情绪失控引发呼吸机报警致使人机对抗让我一下子回过神来,经过吸痰处理以后肖叔慢慢平复下来,我意识到他的内心太脆弱了,应给他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