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介绍:万江田男,年12月生,南昌市建德观万氏父子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祖父万火生(肝病专家)、父亲万长凤(疑难病专家)的医学教育,毕业于江西省中医学院,系中国传统医疗骨伤科技研究会会员,江西中医学院教授。式”。
他发明了防治颈椎病的运动操,“万氏颈椎三式”。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一种以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就诊患者仍然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职业紧密相关,如会计、办公室人员、打字员、抄写者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长时间用笔记本电脑、低头玩手机人群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颈椎退行性病变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颈椎长期使用超负荷,修复能力降低,患者可出现颈椎各结构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其中,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各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
慢性劳损,患者长期进行超过肩颈所能耐受的各种活动,产生累积性损伤。因其不同于明显的外伤,故常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慢性劳损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不良的睡眠体位,诸如枕头过高、过低等不良的睡眠体位,使颈椎处于非生理性姿势状态,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不能及时调整。长时间保持该体位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加重椎间盘组织的负荷从而加速退变过程。
不当的工作、生活姿势。因某些职业需要,人们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者生活当中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必然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同时,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力大大高于正常体位,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这就使其退变进程大大加快。
过量的体育锻炼和过度的颈部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可耐受量的运动,会导致颈部劳损。如以头颈部为重心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以及连续数十次以上的颈椎全方位大幅度运动(例如“米”字操)可引起颈部关节囊、韧带等松弛乏力或加重颈椎的负荷而引起颈部劳损。
颈椎病患者症状较为复杂,一般可出现颈背疼痛、僵硬、四肢麻木无力伴不灵活、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如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仅有少数严重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患者出现头痛、颈痛症状时可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缓解症状。还可以采取传统推拿、按摩、牵引、针灸等中医治疗,具体方法应当遵医嘱进行。症状严重时应立即就医,听从医嘱,如有必要,需住院行手术治疗。
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者注意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间隔休息,避免颈椎长时间维持在屈颈姿势。锻炼肩颈肌肉,游泳是比较好的锻炼颈肩腰背部肌肉的运动方式。此外,平时还可适当做些头颈部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尤其是在较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后。既可缓解疲劳,又能锻炼肌肉力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护颈椎间盘和小关节。适当做些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训练,如双手五指交叉放于枕后部、头后仰对抗,可以明显增强颈后部肌肉力量,纠正颈椎不稳定。
“万氏颈椎三式”是一种微运动,简单、经济、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心疲劳。它不依靠任何器材,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办公室的白领、车间的工人、居家的老人……只要你方便,就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微微”地动一下,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微运动教的不仅是“微小动作”,更是传播一种“举手投足皆锻炼”的运动理念。
请按照以下视频,跟万江田教授学习“万氏颈椎三式”运动操。
赣鄱健康使者积德行善,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