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小大雪的严寒,跨过冬至的凛冽,今天,小寒如期而至。
小寒食
明·梅鼎祚
客边寒食似来朝,游兴今年觉尽消。
逆浪相邀湖上楫,卖饧何处市中箫。
故山草长迷新*,别院花闲伴阿娇。
为问前期知近在,春风春雨更迢迢。
01
了解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对于中国而言,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一候雁北乡: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02
小寒民俗
画“九九消寒图”
古时*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冬季,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字每字九画共九九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03
小寒养生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可想而知,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也能佐证,如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广西则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说法,也就是说,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着大寒要冷。但是,总的来说,小寒节气的到来,说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来了。所以这时候,从生活到养生,都有许多需要讲究的地方。
04
警惕呼吸道疾病
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活动频繁,易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此外,精神上宜乐观平和,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05
注意防寒保暖
PROFILE
小寒节气,关节痛、颈椎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中风者增多。
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头部特别容易受寒,久之易致疾病发生,因此要注意头部的保暖。小寒已至,
温暖的家就在不远的前方,
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愿你和心中牵挂的人,
早日团聚,
哪怕是一声问候、一句寒暄,
也能温暖整个冬季。
图文来源:宣传部
本期编辑:赵传昊
责任编辑:王兰馨
本期监制:马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