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劳损或外伤和颈部受凉史。
2、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入院标准
1、颈、肩、臂疼痛初发,应积极治疗。
2、颈椎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
(一)一般治疗
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二)辨证论治
1、风寒湿型:
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桂枝、防风、川芎、人参、当归、白芍、生地、甘草。
5、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参、茯苓、白术、羌活、鸡血藤、甘草。
(三)特色治疗:本证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
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3、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4、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5、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7、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8、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9、颈椎牵引: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六、难点分析:
项痹见步态笨拙,下肢与上肢麻木、束胸感、手足颤抖者多属痰湿阻络型。治疗时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上脾俞、三焦俞共奏健脾益气,通调三焦之功。三焦通,痰湿化,经络通,项痹愈。
七、康复指导
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不适随诊。
八、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1)重者:生活可自理。
(2)可从事一般日常生活劳动。
(3)轻者可正常生活可自理。
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及加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