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多见。脑梗死除致死率高外,还有很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提醒广大脑梗死患者康复要早期介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脑梗死患者康复要早介入,全面评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此时,心情急迫的患者及家属可能会盲目陷入误区:
1.往往有很多患者脑梗死以后在恢复期期望值过高,要求介入大量的康复训练,希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见效;当发现康复介入后恢复情况很慢,则丧失信心,索性不锻炼;
2.在出院后不做康复,又恢复原来的状态,觉得康复没有意义,放弃康复治疗;
!
脑梗死患者常见问题
脑梗死的患者往往伴有运动系统、情感及言语吞咽方面的问题。家人及护理人员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预防跌倒造成二次损伤,预防再次的脑梗死;
2.患者可能存在认知方面的障碍,此时,家人及护理人员要关照得更加认真和仔细,因为患者可能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往往有所忽略,造成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损伤;
3.除了治疗本身疾病外,还需注意患者情感方面的需要,很多患者无法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要多留意患者的情感需要,多开导患者,多和患者进行交流、聊天,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正确的康复训练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往往会根据患者评估情况,给予不同时期不同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案,主要原则还是早期介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早期卧床不起的患者一般采用按摩和被动锻炼为主,可以由家属或者治疗师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大小关节要做屈伸训练避免关节的僵硬。如是稍能够在床上活动的一类患者,可以进行卧位的主被动训练,以及早期的床边坐位平衡训练。早期康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而且能够为患者带来信心。
患者具备一定条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站立和步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起立和站立平衡,以及步行,日常生活等。训练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最后要注重持之以恒,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这些训练主要是双手灵活性和协调性,比如自己梳头、穿衣服、解纽扣以及洗脸等。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程度。
这位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右侧肢体活动功能障得,上肢手、下肢腿都无力,也不能行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脑梗,出院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医院进行住院康复治疗,已逐渐好转中。
经康一科专家团队查体并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其患有脑梗死后遗症、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计划,入院后康复治疗师给患者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和有氧训练,目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患者的病情逐渐趋向好转,步行改善,步态稳定。
脑梗死的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留有后遗症的患者需要家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心,更多的鼓励来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心理康复和日常护理。个人的坚持、家属的鼓励、医生的治疗,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方能期待美好明天。
康复特色项目
医院康复科是以传统康复为诊疗的特色专科。现拥有康复门诊部、康复功能训练大厅、康复住院部,开展以骨关节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伤病为主综合性康复医疗工作,包括运动疗法(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中药熏蒸等,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康复医疗科室。不但开展针刺、艾灸、推拿、牵引等传统治疗特色,而且现代特色采取先进康复手段,即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牵张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有氧训练、关节松动训练、言语训练、作业治疗、电疗、光疗、磁疗、中药熏蒸、推拿、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帕金森病等脑科相关疾病,脊髓损伤等脊柱相关疾病,尤其是在颈椎病、颈腰椎退化/椎间盘突出、颈腰肌肉紧张等颈肩腰腿痛,骨关节退化或骨关节炎等疾病康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达到预防或减轻残疾、缓解疼痛、促进功能重建的目的。运动康复中心致力于各类运动损伤及骨科术后康复,为各类比赛运动员及喜欢运动锻炼的人提供诊断及治疗服务。其运动损伤康复团队在此前的“百姓英雄”首届功夫佛山中外拳王争霸赛、国际篮联U16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中国泰拳职业联赛暨世界功夫搏击争霸赛揭幕战、西樵山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比赛中,为赛中的运动员因各种意外造成的软组织关节损伤提供了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医院温馨提示:
如有康复问题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