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护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日一记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技能考点
TUhjnbcbe - 2021/1/13 6:34:00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379.html
护理程序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和评价。评估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主观资料,即病人的主诉;包括病人所感觉的、所经历的以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描述,也包括亲属的代诉,如头晕、麻木、乏力、瘙痒、恶心、疼痛等。客观资料是通过观察、体检、仪器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所获得的病人的健康资料,如*疸、呼吸困难、体温39.0°C等。资料的直接来源:护理对象本人是健康资料的直接来源,包括病人的主诉以及护士对病人的观察、体检所获得的资料。现存的护理诊断是护理对象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危险的护理诊断是对现在未发生,但健康症状和生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的描述,若不采取护理措施将会发生问题;健康的护理诊断是个人、家庭、社区从特定的健康水平向更高健康水平发展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排序原则:优先解决直接危及生命需立即解决的问题。依赖性护理措施指护士遵医嘱执行的具体措施;独立性护理措施护士在职责范围内,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独立思考、判断所决定的措施;协作性护理措施指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合作完成的护理活动。护理诊断的陈述包括三个要素:P(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E(相关因素、病因),多用.....关"来陈述;S(症状、体征或实验室、器械检查结果)。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三部分陈述(PES),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②二部分陈述(PE),多用于潜在的护理诊断;③-部分陈述(P),多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护理记录单可采用PIO格式进行记录;P为病人的健康问题;l为针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0为经过护理后的效果。护士的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主要有:①生物性因素,主要分为细菌和病*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乙肝、丙肝病*。②化学性因素,包括化学消*剂和化疗药物。③物理性因素,分为机械性损伤、锐器伤、放射性损伤、高温性损伤和噪声。④心理、社会因素。发生针刺伤时,应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肥皂水清洗伤口,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伤口,并包扎,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专。安排候诊:对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病情较重者及年老体弱病人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预检分诊时遇到危重病人,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遇意外灾害事件,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对于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分诊到室隔离门诊并做好疫情报告。急救物品管理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须向医生复诵一次,双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过后6小时内请医生补写医嘱和处方。急救记录包括病人和医生到达的时间、抢救措施落实的时间、执行医嘱的内容和病情的动态变化。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C;婴儿室、手术室、产房等,室温调至22~24°C为宜。室温过低时,冷的刺激可使病人肌肉紧张,易受凉。室温过高时,机体散热受到影响,病人感到烦躁;呼吸、消化均受干扰。病室相对湿度为50%~60%为宜,湿度过高时,病人感觉闷热,尿液排出增多,加重了肾脏负担。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水分大量蒸发,可致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病室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铺床的节力原则:①铺床用物准备齐全,按顺序放置于床旁椅上,以避免取物时往返费时;②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上身保持直立,两腿前后分开稍屈膝,以扩大支持面,增加稳定度;③折叠床单时,手不要举得太高,上臂尽可能保持垂直,以缩短重臂,以最小的能量完成较大的工作任务;④利用杠杆作用、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使用最小肌力做功。铺床的目的:①备用床: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病人。②暂空床:保持病室整洁,供新住院病人或暂时离床病人使用。③麻醉床: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麻醉床需根据病情铺同侧橡胶单和中单,先铺床中部,根据不同手术部位酌情在床头或床尾部再铺一橡胶单和中单。入院病人的护理:①持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危重病人应先由医护人员送入病区再补办入院手续。②根据病情进行卫生处置,急、危、重症及将分娩者可酌情免浴,传染病病人应送隔离室处置。③报据病情采取步行、轮椅、平车或担架护送病人入病房,护送时应注意安全、保暖,输液、吸氧不能中断,保持导管通畅。④用蓝(黑)逐页填写住院病历眉栏及各种表格;用红在体温单40~42°C横线之间纵行填写入院时间。住院病历排列顺序,依次为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单、病程记录、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住院病历首页、门诊或急诊病历。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安排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每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平车运送法:①挪移法用于病情许可,能在床上配合者。②一人搬运法适用于上肢活动自如,体重较轻病人。③二人搬运法适用于不能活动,体重较重病人。④三人搬运法适用于不能活动,体重超重的病人。⑤四人搬运法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和病情较重病人。应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出院病人的护理:①病人出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在休息、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②用红笔在体温单40~C横线之间纵行填写出院时间。③注销各种卡片,如诊断卡、床头(尾)卡、服药卡、饮食卡、治疗卡。④病人出院后床垫、被褥、枕芯在日光下暴晒6小时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传染病病人离院后按传染病终末消*法处理。出院病例排列顺序,依次为住院病历首页、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各种检查及检验报告、护理病案、医嘱单、体温单。去枕仰卧位:去枕仰卧,头偏向--侧。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人、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病人(可防止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适用于休克病人。屈膝仰卧位: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适用于腹部检查病人、导尿病人。半坐卧位:①面部及颈部手术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②胸、腹部或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③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切口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同时还可使腹腔渗出液局限于盆腔,防止感染向.上蔓延。端坐位:床头抬高70°~80°,膝下支架抬高15°~20°,必要时加床档。适用于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头低足高位:床尾垫高15~30cm。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肠引流、妊娠时胎膜早破、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头高足低位:床头垫高15~30cm。适用于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开颅手术病人;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截石位:适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和手术以及产妇分娩。保护用具的选择:①保护用具目的:防止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人因意识不清而发生意外。床档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约束带用于躁动或精神病病人;支被架用于肢体瘫痪、极度虚弱病人,用以防止盖被压迫肢体,烧伤病人暴露疗法时保暖。②)制动性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需定时松解(每2小时1次),保持肢体功能位。③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经常观察皮肤颜色(每15~30分钟1次),必要时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特殊病人更换体位:①手术病人翻身前,应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后再翻身。②颅脑手术后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③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④石膏固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记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技能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