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豫中南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加强骨科医务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豫中南骨科医师学术水平,7月20日,由漯河市医学会主办,医院(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豫中南脊柱专业联盟承办的“骨科新技术学习班暨豫中南脊柱联盟暨第四届讲骨堂”在医院第二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市及周边地区骨科专业医务人员余名参加了此次学术会,会议由医院关节脊柱病区副主任兼脊柱外科副主任李玉伟主持。
医院脊柱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祥善教授以《PVP术后术椎再骨折的原因分析及精准化治疗》为题,围绕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与治疗,脊柱压缩骨折微创手术方式选择,病例分享和PVP手术思考相关问题作了学术报告。
李玉伟教授以《膨胀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为题,围绕膨胀融合器在腰椎椎间融合的应用典型病例、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级术后随访、膨胀融合器的优缺点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
漯河医专二附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侯秀伟教授以《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展》为题,围绕ERAS快速康复理念、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策略及方法、镇痛药物的分类及应用特点作了学术报告。
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崔巍以《围手术期镇痛优秀病例分享》为题,围绕手术镇痛治疗发展的趋势、镇痛指南以及镇痛药物的分类和药物特点作了学术报告。
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李程以《骨质疏松优秀病例分享》为题,围绕骨质疏松的典型病例以及唑来膦酸盐的临床应用作了学术报告。
医院脊柱外科护师雷清敏以《早期颈部康复训练对微创颈前路融合术的影响》为题,围绕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早期颈部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相关研究作了学术报告。
医院脊柱外科护师安贞以《布袋上提法结合PKP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观察及护理》为题,围绕布袋上提法结合PKP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观察及护理相关研究内容作了学术报告。
沙龙讨论期间,设置了有奖竞答环节,大家积极踊跃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此次学术交流,进一步增强了豫中南地区骨科专业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拓展了学术视野,对豫中南骨科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院骨科医院骨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分为创伤、手外、关节、脊柱四个专业,两个病区,拥有床位余张,医护专业人员40余名,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正高级职称6名、副高12名。
创伤骨科
创伤骨科具备对多发伤、四肢长骨骨折、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骨盆髋臼骨折、腰椎骨折、骨性关节炎、先天畸形、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骨髓炎、长短骨缺损、骨折不愈合、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周围神经损伤、手外伤、手部畸形、足踝慢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骨科疾患的诊疗能力。尤其在应用PFNA治疗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经验丰富,对于复杂骨盆骨折、髋臼骨折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全市率先开展微创治疗足拇外翻技术,能够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缺损、慢性骨髓炎,利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长骨骨折技术、复杂开放骨折的外固定架固定技术。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麻木、瘫痪,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胸椎病、脊椎肿瘤、脊椎结核、脊椎感染、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滑脱、脊柱骨折脱位等,开展了上颈椎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已经胸腰椎各种新式手术的治疗。每年完成颈椎手术余例、腰椎余例。同时开展了微孔下的腰椎融合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颈椎病,以及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不需要开刀的脊柱手术。
关节外科
关节外科在全省较早开展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髋、膝关节翻修手术,运动损伤与关节镜微创技术,肢体矫形与修复重建,肿瘤切除假体置入术,关节内及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等一系列关节外科各领域的手术技术,取得了优良的临床效果。在省内较早开展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在本地区最早开展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积极开展各种肿瘤髋、膝关节置换及复杂髋、膝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镜下多韧带重建的临床研究”获得漯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近几年来,完成了大量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肩关节脱位的镜下治疗,同时积极开展髋、肘、踝关节镜在关节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
医院院本部
▲点击收听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退行性颈椎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因此脊髓型颈椎病也是脊髓压迫症之一,具有严重致残性,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
脊髓型颈椎病作为一种目前常见多发性颈椎性疾病,常呈进行性发展,最终造成残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成倍增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2型糖尿病晚期可并发末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如患者的血糖短期内迅速升高可引起或加重脊髓型颈椎病,增加了患者急性瘫痪的风险。
糖尿病引起脊髓血管病变的机制主要是患者体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易使血管内膜直接损伤,进而造成血管内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血小板凝聚;细胞外基质的糖化可引起纤维交联,导致血管弹性减弱甚至消失;高胰岛素时,血管内膜有丝分裂作用增加,这样血管管腔进一步变窄。在椎管狭窄、椎管有效代偿空间下降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短期的高血糖引起血黏度增加及代谢异常,导致脊髓前中央血管迅速阻塞,极易导致截瘫。
在临床中,脊髓型颈椎病根据特征性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较为明确,其主要临床特征是:①急性起病;②下肢重于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③受损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及触觉存在;④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尿潴留为主要表现。在临床影像学中,CT软组织分辨率较低,难以发现脊髓组织的变性水肿,动脉造影操作复杂且成功率不高则较为少用,因此MRI已作为目前主要辅助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段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脊髓前2/3水肿扩张,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当糖尿病患者确诊并发脊髓型颈椎病时,一般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争取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在术前应用速效降糖药物如胰岛素控制血糖;手术方法采取颈前路切骨减压法,首先解除狭窄椎管对脊髓的压迫,为血管再通提供条件,阻断因椎管代偿间隙消失而导致的压迫-缺血水肿-压迫的恶性循环;术后应控制血糖在5.6mmol/L左右,辅以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扩血管抗凝治疗,促使脊髓的功能恢复。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糖尿病时,在术后易出现如血糖控制不佳引发感染、切口愈合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围手术期血糖的良好控制是手术安全的前提及保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不同治疗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不仅应注意血糖管理,还应加强颈部周围的肌肉力量并注意避免颈部不良姿势,适当锻炼颈椎并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以下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