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护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
TUhjnbcbe - 2021/1/4 17:25:00
萎缩性胃炎险变胃癌 http://www.lzcgi.com/jbwh/11710.html

一、概述

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二、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

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注意骶裂孔位置的检查,并做好思想准备。骶管的容积也大小不等,平均为20-30ml,若注射液的溶积超过30ml,药液可沿硬膜囊腔向上延伸和向四周扩张,受其影响面加深加大。骶管腔大,骶骨背面中线处为骶椎骨棘突的融合体,呈一上高下小的骨性突起,称为骶中嵴,骶中嵴两量液体输入应注意其副作用。各有4个骶孔,在骶骨前面的叫骶前孔,在骶骨后面的叫骶后孔,中医学叫做"八髎穴"。骶孔内分别向骶前、骶后有骶神经穿出,骶神经是一对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混合神经,临床也常配合骶疗法治疗常见疑难病症。骶后孔穿刺的位置是:骼后上嵴近中线1cm,再向上1cm为第一骶后孔(S1孔);S孔的正下方1.5cm,处为第二骶后孔(S2孔);骶裂孔的骶角向外1cm,再向上1cm为第四骶后孔(S4孔);S4孔与S2孔之间为第三骶后孔(S3孔)。第二骶后孔水平相当于蛛网膜下腔的终端,是骶裂孔穿刺深度的限制水平线,可以称做为"红色警戒线",若超过此线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自骶裂孔至蛛网膜下腔的距离平均为4.7cm,最短为1.9cm,所以特别对身材短小的病人作骶管穿刺,其深度要严格掌握和认真操。

骶管解剖显示,在骶管腔周围及两侧有腰骶部动、静脉和丰富的血管交通支,满至皮肤,深至会阴、盆腔之深部,与其它动、静脉会师。在骶管之前壁、侧壁有马尾神经终系和交感神经,两者为一种混合性神经其主要分支有骶丛神经、尾丛神经、阴部神经、骶孔神经臂皮神经和坐骨神经(S支)等,多数伴随动脉分布,遍及腰骶、会阴、盆腔、直肠、膀胱、子宫、附体、前列腺、生殖器和皮肤。骶管内注入药物一部分被周围组织吸收入血进入血循环,绝大部分经骶管壁渗透浸润作用腰骶段血管、神经和附近组织器官及皮肤下神经丛。祖国医学认为,经腰俞穴或八寥穴治疗效应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强腰健肾,调经活络通调二便和内生殖功能等作用。

在临床上能治疗腰骶部疼痛、泄泻、便秘、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赤白带下、妇人不孕、脱肛、癫痫、下肢痿痹、腰骶部皮肤病等症。现代医学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可以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特效药物,组合不同的方剂,配料不同比例和溶积液可以起脊神经阻滞或交感神经双相调节作用,不仅具有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缓解疼痛症状,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清除病水肿和炎症,治疗一切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还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植物神经,增强受体功能,营养神经、修复组织损伤,治疗诸多功能性疾病

三、临床应用

?1手术麻醉上的应用

适用于肛门、直肠、会阴、尿道及外生殖器等部位的手术麻醉。

?2治疗低位腰椎病变疼痛症

例如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症、腰骶筋膜痛、坐骨神经痛以及腰椎脊髓损伤后下半身麻木、截瘫病等。

?3治疗高位腰椎病变疼痛症

例如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症,椎旁肌损伤引起的疼痛症

?4、治疗晚期癌肿痛、慢性疼痛和术后痛

适用于腰骶部、会阴部、直肠、盆腔、肛门、子宫、内外生殖器器官的中晚期癌肿疼痛,或某些病变、损伤、创伤后引起的慢性疼痛,或某些手术后疼痛。因其疼痛迁延,治疗也需要长期应用,可采用经骶裂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法,妥善无菌保留,根据疼痛性质、程度和病人对药物敏感、耐受程度,选用不同组方药物,定时或按需注入镇痛药物。

?5、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溶核疗法”

除中央型腰间盘突出者均可首选盘外溶核法。经骶裂孔穿刺,应用16号钝针头或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外导管于病变椎间盘平面处,先注入局麻药无误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胶原酶稀释液,卧床休息12h。临床治疗效果满意。骶管置管时必要时将导管带上钢丝在X线放射监视下操作,并在治疗前常规先做局麻药注射试验,确定无脊麻症象方可治疗。硬外导管要严格无菌保管,严防污染和医源性感染,选用导管防止老化、断裂或遗留于体内

?6、骶管疗法特别适用于有疼痛感较重者

复方镇痛液30ml。

作用机理:复方镇痛液加用抗生素可以治疗前列腺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加用扩血管药和玻璃质酸酶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收敛,采用骶管注射疗法,可使药效直达病所,达到腺体内注射同挥效果,若配合直肠内敷药疗法效果更佳。治疗期间应嘱病人常规性休息,忌食辛辣食物和饮酒,节制性生活等。

?7、治疗直肠脱垂

?8、治疗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

?9、治疗妇女急、慢性盆腔炎

?10、治疗遗尿症

?11、治疗尿道综合症

?12、治疗大小便失禁、尿道、肛门括约肌障碍

?13、治疗痛经

?14、无痛性分娩的应用

?15、治疗腰骶部、会阴部、肛门部皮肤病,瘙痒症,局限性牛皮癣,湿疹、疥疮等

《医道无界》欢迎您

这里只有针刀解剖、中医技术分享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