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可占到神经性头痛的80%左右,主要病变是上颈部的肌肉炎性、痉挛以及颈椎间盘突出刺激上颈椎的神经所致,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可表现后枕部的疼痛,并可放射至头顶及前额部。疼痛可急性发作,也可慢性存在,迁延不愈,非常痛苦。口服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必须经常服用,到后期口服药物也不能控制头痛。内热针治疗主要是针对枕部、上颈椎两侧组织进行治疗,1治疗1次,一般3~4次多可治愈,很少复发。
三、腰背部肌筋膜炎、肌肉劳损腰背部疼痛因疼痛就诊的主要疾病,可表现为背部、腰部的持续性疼痛,往往后半夜疼痛加重而痛醒,检查在胸椎、腰椎两侧肌肉多有局限性压痛、肌肉痉挛。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肌肉筋膜的炎性病变,以及长期的病变导致的痉挛,刺激末梢神经,导致慢性疼痛。目前以内热针治疗效果最佳,经过3~4次治疗,多可治愈,病程时间不论长短,均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腰臀部软组织病变腰臀部软组织疼痛是疼痛门诊、骨科门诊、康复科门诊的最多见的疾病,也往往是影响人们生活能力和降低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引起腰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是肌肉、筋膜的病变,包括炎症、痉挛、粘连、挛缩等,多是慢性损伤所致,导致腰臀部的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包括坐骨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神经等,产生复杂的疼痛症状,如腰部疼痛、臀部疼痛、大腿后侧疼痛、小腿疼痛、会阴部疼痛、肛周疼痛、睾丸疼痛、足外翻等等。其中以髂腰韧带损伤、臀部肌肉损伤最为重要。由于腰臀部疼痛发病面积大、症状复杂,导致一般治疗手段难以凑效,而内热针治疗可针对大面积病变进行治疗,是治疗腰臀部疼痛的重要治疗技术。一般经过3~4次治疗,大部分可得到控制,5~6次治疗可基本治愈。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刺激和压迫腰椎的脊神经所致,产生典型的腰部疼痛和下肢的疼痛与麻木。传统治疗以牵引、推拿为主,疼痛严重时进行注射治疗,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单纯手术治疗已经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而内热针治疗可最大程度的消除腰部肌肉的炎症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神经炎性水肿的消退。与侧隐窝注射相结合,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使部分患者免除手术。
六、膝关节炎膝关节炎是中老年患者的非常多见的疾病,几乎所有的中老年患者膝关节或多或少存在着疼痛,严重的造成关节变形。对膝关节的治疗以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应用比较多,其次是针灸、按摩、烤电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针对引起疼痛主要病变——即关节周围的韧带、筋膜、滑囊病变治疗较少。内热针治疗可以针对膝关节的所有病变组织进行消炎松解治疗,配合膝关节注射治疗,可使膝关节疼痛的治愈率提高至80%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临床神经性疾病,但是它表现的复杂性,容易导致与根性卡压和神经内科疾病相混淆,尤其是上肢周围神经循行分布异常复杂,由于组织结构不同、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手段也有所差异。今天重点给大家梳理常见的上肢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诊治流程及要点,值得学习借鉴!
临床表现:
疼痛和感觉异常,可按神经支配皮节发生感觉缺失或异常
夜间加重又称休息痛
疼痛可向近侧远侧同时放射需与双重卡压鉴别
肌肉萎缩无力运动不协调
交感神经受累征 表现为温度、颜色、发汗及营养障碍
卡压点的局限性压痛,放射。
Tinel征 为卡压点的轻叩痛并有发麻感。
X线平片仅能发现骨增生和陈旧损伤征象
根据受压神经的部位,组成纤维成分不同,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各异:
1.单纯感觉障碍
2.单纯运动障碍----前臂旋后肌卡压
3.感觉运动同时存在—腕管综合征
(一)腕部尺管综合征
腕部尺管综合征,又称Guyon管神经卡压。
1.历史回顾
Guyon描述了该结构
Hunt
DuPont尺管综合征
Guyon管综合征
2.Guyon管的解剖
位于小鱼际区的近端
豌豆骨和钩骨钩之间
上方为腕掌侧韧带
尺侧为豌豆骨内侧
桡侧为钩状骨
深层为钩-豆骨关节面
3.Guyon管的内容物
内有尺动脉、尺神经通过
动脉在桡侧,神经在尺侧
尺神经分在此为深、浅两支
4.病因
常见原因分为四大类
肿块(特别是腱鞘囊肿)(28.9%)
创伤(包括急性和慢性)
解剖变异
血管疾病
5.症状
手尺侧一指半麻痛
手部肌肉萎缩
手部精细动作受到影响
6.体征
手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改变
手掌背侧感觉正常
手内在肌肌萎
肌力减退
爪形手
7.诊断
询问病史
手部运动和感觉功能检查
辅助检查
8.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
Guyon管切开减压
分别追踪尺神经深浅支
(二)肘管综合征
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较为常见
1.病因
1)尺神经脱位
因为尺神经沟浅,约半数病人在屈肘时尺神经滑出尺神经沟而位于皮下,工作、学习等伏案时,人们多习惯将肘部平放在桌面,致使尺神经处于慢性受压状态。
2)肘外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肘外翻畸形,使尺神经张力增大,于肘关节活动过程中受到牵拉和摩擦,神经鞘逐渐增厚而导致神经受到卡压。
3)其他
陈旧性骨折造成血肿机化、骨块移位、增生、囊肿、肿瘤等均可造成尺神经受压。
2.临床表现
小手指及环指的一半麻木或疼痛,叩击尺神经有放射感,于尺神经沟内可触及变硬、滑动的尺神经,屈肘时症状加重。
严重者手内在肌萎缩、瘫痪,甚至出现爪状手畸形。小指及环指屈曲无力,夹纸试验阳性。
右手爪型手、骨间肌萎缩。
3.治疗
无尺神经脱位,症状轻微者,只需改变习惯,避免肘部尺侧受压即可缓解。
如有肘外翻畸形、尺神经损害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治疗。松解神经周围粘连,切开增厚的神经外膜行神经松解,然后将尺神经移位于肘前。
(三)腕管综合征
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引起。腕管位于掌根部,底部和两侧由腕骨构成,腕横韧带横跨其上,形成一骨-纤维通道。
1.应用解剖
2.病因
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a.外源性压迫
b.管腔本身变小
c.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
3.临床表现
a.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5倍,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如为男性,则表明有职业病史。
本病的双侧发病率高达30%。其中绝经期妇女占双侧发病者的90%。
b.病人首先感到桡侧三个半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加重,适当抖动手腕症状可减轻。
c.体检:拇、食、中指感觉迟钝或过敏。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无力。
体检:Tinel征阳性
体检:屈腕试验阳性
d.电生理检查
图SEPs(左侧正中神经刺激,N20在C3、P3明显)
e.MRI检查
4.鉴别诊断
1)颈椎病(神经根型)
2)旋前圆肌综合征
3)胸廓出口综合征
5.治疗
a.保守治疗:常采用封闭治疗和夹板固定的方法。
b.手术治疗:(包括经内窥镜腕管松解减压)
[适应证]
①手麻痛,夜间麻醒,影响工作、生活。
②桡侧3个半手指针刺痛觉减退,或有手指感觉完全丧失者。
③大鱼际肌有萎缩,拇对掌肌力减弱或不能者。
④电生理提示正中神经腕部卡压。
⑤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四)骨间前神经受压综合征
骨间前神经受压综合征并不少见,往往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诊。
1.病因:
是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支被指浅屈肌上缘的腱弓或纤维带卡压所致,多为间接因素造成,如旋前圆肌纤维带形成压迫、指浅屈肌腱弓的增厚及压迫、尺桡骨骨折后的移位、血肿及骨痂压迫等。
骨间前神经为纯运动支,无感觉神经纤维。
2.临床表现:
前臂掌侧疼痛,拇、示指、中指屈曲对捏无力,突然或逐渐发生症状。手感觉正常,无手的内在肌瘫痪。
前臂近掌侧钝痛,食指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肌力减弱或瘫痪,拇指与食指对捏时指间关节过伸,呈捏握征阳性,手部感觉及手内肌肌力基本正常。
3.治疗:
手术治疗,探查骨间神经,解除各种压迫因素,为神经减压。
[适应证]
拇、示指末节屈曲无力或不能。
电生理前骨间神经卡压。
保守治疗无效,患肢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五)旋前圆肌综合症
1.病因:
正中神经走行至肘窝处,可受到附近结构的压迫而出现旋前圆肌综合征。压迫因素主要有:肱二头肌腱膜扩展部;旋前圆肌异常纤维带;指浅屈肌的弓状缘。
2.临床表现:
肘窝附近疼痛,活动后加重。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广泛减弱,包括手外在肌及手内在肌。肘关节伸直时抗阻力旋前可加重症状。
3.治疗:
解除压迫因素,如切断旋前圆肌浅头或异常纤维带及指浅屈肌弓等。手术效果好。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