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当然,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尚未到来,人体感觉也还处在深秋时节。不过,从中国的养生传统来说,一到立冬,就要按照冬天的方式来好好保护自己啦,来看看立冬养生都要注意些什么吧!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01
立冬防“五寒”
01防鼻寒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02
防颈寒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03
防肺寒
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称,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
04
防腰寒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05
防脚寒
可以经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02
立冬养生饮食
01多吃“白色”食物
中医认为,从五行五色养生的角度来看,立冬后应当多摄入“白色”食物来养生,功效显著。
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长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冬天。
白萝卜
冬吃萝卜赛人参。白萝卜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热作用。此外,白萝卜中含有木质素和多种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等作用;其富含的矿物质可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预防冻疮等疾病。
02
少吃咸多吃苦
有健康专家提醒,立冬过后,要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
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
03
立冬菜谱
大虾烧白菜
(戳图片,学做法)
萝卜丝烧鲳鱼
(戳图片,学做法)
芹菜炒肉末
(戳图片,学做法)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进入立冬节气,气温不断下降,人体呼吸道的自身抗病能力随着干、冷空气的刺激而减弱,原本抵抗力偏弱的儿童更是容易引发一系列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过敏性鼻炎等,那该怎么调护呢?
01
注意手部卫生
一些细菌、病*和支原体感染都是引起哮喘加重或急性发作的诱因。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大,手部常常沾染各种病*细菌,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就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滋生。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户外活动后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02
避免过敏源
冬季天气寒冷,门窗紧闭,可以早中晚分别开3次窗,每次通风20分钟左右。避免接触过敏源,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遇不可避免的情况需要出门,要佩戴好口罩,避免二手烟,尽量少吃冷饮甜食。如果对猫毛、狗毛过敏的小朋友,家长要及时妥善处理。
03
对症下药早治疗
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哮喘无需治疗,长大后自然会好。然而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时候,出现憋气、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果不进行干预,容易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因此若孩子出现哮喘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治。
有部分家长“谈激素色变”,一听到“激素”,就很排斥、怕影响孩子发育。即便是用上了药,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一旦孩子不喘就停药,喘了才再吃药。
虽然哮喘是个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丰富,儿童哮喘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持续管理来减少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达到预防、控制哮喘的目标,改善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哮喘的治疗原则是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
04
中医调治哮喘
除了口服中药以外,中医在治疗儿童哮喘方面还有冬病夏治、冬病冬治、膏方调理等手段,各期治疗原则不同。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发作程度。
与“冬病夏治”一样,“冬病冬治”也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人需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在农历“三九”期间,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此属于“冬病冬治”。
冬季特色的膏方调理,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体质,一人一方,补肺健脾,益肾纳气,随证加减,缓解期是膏方调治的最佳时期。
部分内容来源:上海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