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即老化)改变累及其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要诊断是颈椎病,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颈椎间盘组织及关节发生改变;
2、这种改变影响了周围的组织;
3、并出现了临床症状如脖子疼等。所以,单凭脖子疼是不能武断地认为是颈椎病的。
不仅是颈椎病,以下疾病也有引起脖子疼痛的可能。
1、颈部肌肉或韧带劳损。
由于脖子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引起。
2、颈部肌筋膜炎。
颈部长时间处于牵拉紧张状态,引起脖子痛的不适感。
3、神经系统疾病。
当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也能造成此类的症状。
4、失眠。
长期失眠使颈部神经兴奋,刺激肌肉充血肿胀,引起颈部的疼痛。
脖子痛的同时还出现了以下情况之一,应该考虑颈椎病的可能。
①手臂麻痹加剧
将一侧手臂水平伸直与肩同高,头颈往另一侧使劲儿抻拉。如果手臂延伸至指尖的麻痹症状加剧,那么颈椎病的可能较大。
②疼痛持续存在
脖子疼不会因为天气、锻炼、休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而是持续存在着,那这种疼痛很可能是颈椎病造成的。
③四肢出现不便
脚下无力有“踩棉花”的感觉,双手的灵活性下降,扣扣子、夹菜等比较困难。
现如今,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长期低头的人群中高发。这病一旦摊上,治疗起来却不轻松。很多人既害怕打针吃药,更害怕手术治疗,可又不能拖着放任不管,那该怎么办?推拿疗法效果好,是对付颈椎病的高招!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见于30~60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低头久坐,劳伤筋肉;或感受外邪,侵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属“痹证”“颈项痛”范畴。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
颈椎病的症状
①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②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木感。
③当颈部活动增多、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④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呈痛性斜颈畸形。
⑤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此外,50岁以上的正常人约有90%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增生,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果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属颈椎病。因此,X线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时,颈椎病必须与脊髓神经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区别,只有在排除上述病症后,方能施行推拿疗法。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操作手法:
①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min,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min左右。随后用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5min左右。
②然后做颈项部拔伸法,医者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并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颌部,嘱患者身体下沉,术者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
③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主,用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使患者手指有窜麻感为宜。
④牵抖患侧上肢2~3次,最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使患者有轻快感为宜。
肩周炎
人到中年,身体各器官机能逐渐下降,就连关节也变得僵硬,总觉得活动不开,还经常出现肩背疼痛的症状,甚至有人已经被肩周炎等疾病纠缠上了。面对难以忍受的肩膀痛、活动不便,很多肩周炎患者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解决办法。其实,肩周炎就像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肩周炎又该如何缓解与治疗?别着急,咱们慢慢说~中医认为,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气滞血瘀、慢性劳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肉失养等因素所致的筋伤。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称“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因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患者又称“五十肩”;还有称“肩凝风”、“肩凝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为慢性发病。
3个动作,自测肩周炎
动作一:利用肩膀疼痛的那只手,摸对侧的后脑勺。比如,左边肩膀痛,就用左手从前面摸右边后脑勺。
动作二:肩膀疼痛的那只胳膊垂直上举,一直举到正上方,就像伸手拿头顶的东西那样。
动作三:肩膀疼痛的那只手向后背,要够到脊柱正中女性内衣扣的位置。
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3个动作,说明肩关节向前活动、外展、旋后功能受到限制,可能患有肩周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自测仅供参考,医院相应检查结果为准。
肩周炎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针灸、理疗、局部注射、康复训练等治疗效果显著。主要治疗措施如下:
理筋手法:推拿科专业医师予以滚法、揉法、拿捏法、拨法、扳法等手法,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长期治疗无效,肩关节广泛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在静脉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
中医治疗:针灸疗法,取肩髃、肩髎、臂臑、巨骨、曲池等穴,结合“以痛为腧”取穴,结合拔罐法,每日1次。
理疗:可采用体外冲出波、低中频电疗、超短波、微波、光疗、磁疗、蜡疗等,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药物治疗:根据专业的中医师诊治辩证,中药内服独活寄生汤、三痹汤、身痛逐瘀汤、当归鸡血藤汤等方加减,外用中药熏蒸热熨;西药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氨基葡萄糖等可以缓解局部疼痛。
局部注射:注射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可以帮助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肩周炎初始时疼痛和僵硬缓慢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但自然病程长、疗效慢、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且治愈后有可能复发。因此要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自主练功活动,以增进疗效,缩短病程,加速痊愈。平时要注意肩部保暖,勿受风寒湿邪侵袭,坚持合理的运动,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和肌腱的强度。急性期应减少肩关节活动,减轻持重,必要时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慢性期以积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为主,可通过以下方式锻炼:
①体后拉手:双手后背,用正常手臂握住患肢腕部,逐渐向上提拉,每天5~10分钟。②画圈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向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画圈20~30次。随着锻炼的进行,画圈幅度可逐渐加大,次数也可适当增加。③手臂爬墙:面对墙壁站立,患肢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尽量高举,再缓慢回到原处,重复3~5分钟,每天2次。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