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龙:爱看老爸打球,在CBA一切靠自己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本土教练,性格独特的李春江向来都是媒体和球迷关注的焦点,而现在他的身上也又多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他执教的浙江广厦队中,有一位特殊的球员,他的儿子李京龙。
自打上赛季进入CBA之后,李京龙已经走进了自己第二个CBA赛季,而在这一年,他有了不小的进步。从上赛季场均得到3.7分、0.9个篮板的板凳边缘球员,到现在场均能够贡献7.2分的稳定轮换,李京龙已经成为了广厦队外线重要的角色球员之一,他的三分球更是展现出了很强的威力。
而这一切,都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很高兴自己在不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爸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李京龙说,不过他一直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在不断鞭策和鼓励我不断提高。
李春江是一位严父,他相信严格的要求才能够让自己的孩子真正进步,这是他家教的心得,也是自己治*多年总结得到的经验。
一切都要靠自己!
李京龙出生于1995年,他出生的那个时候,正是李春江在职业篮球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作为一代篮球名宿的儿子,李京龙也自然会和篮球结下不解的缘分。现如今李京龙在回忆往昔的时候,也曾经表示是父亲影响自己走上了篮球的道路,他非常感谢父亲。
那个时候,我一放学就会去球馆,看我爸爸打球,发展到了后边就成为了一种根本没法改掉了的习惯,李京龙说,当时我就觉得我爸打球的时候很帅,我也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和他一样打球。
深受父亲影响的李京龙,很快便爱上了篮球。当时虽然他的个子不是很高,但他却总把篮球抱在自己的怀里,到哪都不愿意撒手。而在有人问他将来的愿望时,李京龙总是说,他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能够穿着国家队的衣服代表祖国征战国际大赛。
眼看孩子对于篮球充满了兴趣,李春江最终决定送儿子去体校专门进行篮球训练。职业球员出身的李春江并非不清楚,走上职业体育的道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将会意味着怎么样的辛苦,但他还是下决心同意让李京龙练习篮球,毕竟孩子对这个也非常有兴趣,他很想打篮球,作为家长只能够尽力给他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吧,李春江说。
在体校练了几年之后,李京龙又到美国读了两年高中,后来他在2010年来到了广东青年队参加训练,那个时候李春江还是广东队的主教练。后来随着李春江离开广东队来到了浙江广厦,李京龙也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广厦,成为了浙江队的一员。带领广东队取得过无数冠*的李春江,在整个CBA可是名头响当当的人物,来到广厦队之后也深受俱乐部高层的器重,但李京龙并没有怎么收到特殊化的待遇。李春江说:现在只是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空间,让他锻炼自己,不过很多东西,还得他自己去领悟。他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多年的职业运动员经历让李春江明白,只有实力才能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希望用自己严格的标准要求李京龙,希望他能够在这样的要求下得到真正的提高,如果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放松了要求,其实对他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李春江说,作为球队的主教练,在训练中也需要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
不过对于父亲,李京龙也非常理解,我很能够体会父亲的做法,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
你是打球还是打人!
提起执教的风格,李春江或许会经常被与火爆这个词联系起来,在2012年总决赛率领广东对阵北京的比赛中,李春江甚至大声喊出了上腿的布置。
不过对于自己的儿子,李春江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他丝毫不允许儿子可能会伤人的动作出现在比赛当中。去年夏天,李春江刚刚接手广厦不久,曾经率队参加了2013年亚职篮挑战赛,而在温州站的比赛进入到最后一个比赛日的时候,广厦队却出现了令人有些意外的一幕。
当比赛进行到第二节的时候,李京龙在一次进攻中出现了进攻犯规,而在裁判吹罚的哨声响起之后,李春江对于儿子的这次犯规非常不满,并且毫不留情地当场怒斥了李京龙:你是打球还是打人!
吼完之后,李春江的面色还是写满了愤怒,而刚刚被骂的李京龙也丝毫不敢和充满威严的父亲争辩,他只能低着头灰溜溜地躲在了一边。现如今回忆起来,李春江仍然并没有后悔自己的严格。
有些习惯必须帮他在小的时候就养好,打球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动作,不能够去伤害对手,不能够出现这些危险的动作,李春江说,当时也是情绪比较激动,所以就吼了他几句。他应该都可以理解,也不会太往心里去。不过作为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关心也是肯定的,有些方式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也会有更深一些的体会。
而在李京龙回忆起来,当时确实让自己显得有些尴尬,谁都愿意打好球,谁都不愿意挨批评,不过你打得不好,在场上出现了失误,受到教练的批评是肯定的,李京龙说,当时我自己的心情肯定还是不太好,不过我不会责怪我爸说我或者怎么样,还是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也是李春江教育子女的精髓。虽然李春江没有用过棍棒,但他严格的要求还是让李京龙养成了很多好习惯。现如今的李京龙无论对待队友、教练、媒体抑或是球迷都显得彬彬有礼,而在比赛中,他也变得越来越强悍。
大家都说父爱如山,真的是非常伟大。李京龙说。
(陈月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