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萍与丈夫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曼英通讯员江鸿颖李菡
4日中午,武汉天气晴朗,阳光温暖明媚。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内,47岁的护士长蔡利萍忙得无暇感知这明媚春光。
她穿着深绿色的短袖洗手衣,俯在一堆纸箱子里清点库存的医疗装备。这之前,她已经在重症病区工作了7个小时。旁边是她刚扒了两口的盒饭,大半都没有动。她吃不下,既担心这里的工作,也担医院救治的丈夫。
“从早晨进病区之前到现在,我给老公播拨出了视频通话4次,都没有接通。”蔡利萍说,她的丈医院的重症病区,戴着呼吸机,十分危险。
同为医生的丈夫患病毒肺炎进了重症病区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蔡利萍此刻应该还在家修养。
去年11月,蔡利萍刚做完颈椎手术,脖子上一道深深的手术印记清晰可见,她还有一个月假期没休完。
“想到年底事多,科室的孩子们可能忙不过来,我就提前回来了。”蔡利萍原是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也是武汉为数不多的取得了呼吸治疗师RT证的护师。她的“孩子们”是一群90后为主力的ICU护士。
蔡利萍的医院的一名医生。1月21日,接到丈夫的电话,医院作医院,要在2天内转运患者,进行院区改造,接受发热患者。她有些担心,因为此前丈夫有些“感冒”,持续低烧了一周,她担心他的身体撑不住。
此时,蔡利萍所在的医院也接到通知,医院医院,接收转运患者。全院几百名患者需要转运,两人分别在各自岗位上忙了起来。
1月22日凌晨4点,蔡利萍再次接到丈夫电话,请蔡利萍帮忙收拾一点换洗衣物送去,医院后,他就不能回家了。
“我当时还特别着急,问他都那个点了怎么还没休息。”谁知到了第二天下午,当她再次接到电话时,被告知丈夫因为患有病毒肺炎进了重症病区。此时,她接到开会通知,她所在的光谷院区成为武汉医院,要在3天内完成改造和患者转运。
丈夫情况越来越差,她真的很想放下这一切去陪他
蔡利萍马不停蹄地和ICU的医生、护士们一道,开始发愁20多位重症患者的转运,这是一项难度大、风险高、责任大的工作,医院重症监护室都满员,医院也难。
2天,不眠不休,所有患者都妥善转运安置。接下来,她带着她的“孩子们”和医生团队一道,筹备新开发热重症病区,并要把相关设备从6楼搬到11楼,安装完成。
一边是忘我的工作,一边是对丈夫的担忧,蔡利萍在工作间隙,也曾去探望过丈夫。再回来,陆陆续续通过丈夫的主诊医生发来的他的状况:“不好,很不好,越来越不好。一度氧饱和低到80,怎么都上不去。”蔡利萍和丈夫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我真的很想放下这一切去陪他,我问他,我来照顾你吧?”蔡利萍的这个问题先后问过几次,丈夫都回答“不要”。蔡利萍说,我那时才知道这个病的厉害的,蔡利萍回忆曾经见到过疑似患者,上午坐着来,下午氧饱和上不来,晚上人就走了。她心如刀割。
“他了解我,他知道我放不下走不开,所以他总说不要,但他是医生自己也很清楚,甚至连医疗预嘱都跟主诊医生讲了,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1月27日,医院光谷院区正式开始接收患者。一天半,所有病区全满,蔡利萍所在的重症病区更是压力千重。不仅仅是因为患者危重,她还要考虑新环境下医护团队的磨合,“孩子们”的军心稳定,以及病区内设备仪器的调试和使用。病区加上新建病区调配的共有14台呼吸机,不同的原产国,不同的型号,这就意味着需要不同的配件,而短时间内要使这些机器配足配件全部启用,她费尽了心思,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打电话联系厂商要,发动自己人脉找,终于全部配齐。使得危重患者及时用上了支持生命的呼吸机。
“我们行业内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重症病区显得尤为重要。”蔡利萍说,危重患者的病情可能瞬息万变,护理团队除了遵循医嘱进行护理,还要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