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水利基石”
——记如城镇水利站站长朱守林
朱守林,1986年在全县100多名参考人员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取得“江苏省水利工程员岗位资格证书”。从此,他走上了水管站水利工程技术员岗位,成为一名“水利人”。
事业垂青有准备的人
1987年至1995年,朱守林先后参加了京杭大运河、徐洪河、丁堡河、司马港、如泰运河、通扬运河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在施工一线的实践中,他把学到的水利业务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2005年,江苏省水利厅举办基层水利站长水利业务知识培训班,全市有3个名额,朱守林凭借工作实绩和对水利事业的热爱,被确定为“最佳人选”之一。当时正值“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朱守林深刻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新机遇和新挑战。在一周的业务培训中,他通过聆听专家和教授对水利的剖析,对“人水和谐”、“民生水利”有了新的理解,他的“治水思路”更加明晰:“水环境必须与经济同步发展”。从那以后,他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洒向了更高目标的水利事业。
群众利益无小事
身为一站之长,朱守林虽然不在“官”的行列,但他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干部、水利站的当家人,在他的心中,“群众之事无小事”。在每年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中,他都奔波在河道整治一线。针对各村(居)的整治河道现状,他通过实地勘测,提出有效的实施方案,为*府当“参谋”。他的“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分片包村、责任到人、达标重奖”的考评机制,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将“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朱守林兼任起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办主任一职,具体负责全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的日常工作。为了改变农村河道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他大胆探索,创新思路、机制和模式,对镇级河道推出了“租赁一条、发包一条、经营一条”的改革计划。10月份,将茅雉河釆取“水面发包、以河养河” 的管理模式发包发展水产养殖业,实现了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目标。他的这一计划,得到了镇领导的的支持,在全市开了先例。
从民生水利到景观水利
“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2010年朱守林率领的如城水利站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百河碧清工程”,全镇80%的河道及家沟家塘采用人机结合的施工方法,做到整改出新;15%地处花木之村的河道,在保持原河坡不动的情况下,采取了泥浆泵施工,清杂树、整河坡、清淤泥;5%地处城区、城郊的河道,通过调水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了水环境,水生态,美化了水景观。通过朱守林的不懈努力,全镇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实现了“整治工程”向“生态工程”、“管理工程”的转变,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民心工程。2010年5月11日,《中国水利报》以“人水和谐满眼春”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如城镇河道整治和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让水利成果成为水利风景。”这是朱守林水利生涯中对水利结晶的企盼。在水利部、省水利厅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倡导下,他接受了市水务局下达的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重任。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通过1个月时间的努力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景区规划、资源评价、制度汇编、影像资料等一系列的申报资料。目前,“如皋市龙游水利风景区” 以特色鲜明的优势,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从而实现了南通“零”的突破,为“金如皋”又打造了一张新名片。
在29年的水利生涯中,朱守林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员”、“水*水资源管理先进个人”,他带领的水利站荣获南通市水利建设“十佳”单位、如皋市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办公室内悬挂的12面锦旗是对他和他带领的水利站一班人“服务水利惠民生” 最有力的见证。为了基层水利事业,他永远甘当一尊“水利基石”! ( *秦荣 通讯员 吴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