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社交平台都倡导小月龄宝宝不要总是抱着,尤其是竖抱。但是总有些老人不以为然,孩子哭了,马上抱起来了。孩子刚刚睡醒,也是马上抱起来了。有些家长说了,孩子哭闹了,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应该抱着。还有家长说孩子抱习惯了,总是抱着。
尤其抱着外出几次后,更是连家都不让回了。有些宝宝更是恨不得一天24小时粘在妈妈身上,还被妈妈调侃:像个树袋熊一样。
前两天看到朋友圈一个孩子,被爸爸抱在肩膀上,和妈妈在公园散步。妈妈还很自豪的写着:被爸爸抱着遛弯,真幸福啊!但是这样抱着外出真的对宝宝好吗?
经常抱孩子外出会有很多影响
一、影响小宝宝的骨骼生长
小宝宝的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最好少抱,孩子的身体很软。大人的手劲很大,会伤害到宝宝的骨骼发育。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我们抱要宝宝,宝宝身上会有一片一片的红色痕迹。
而且现在有很多的新手妈妈和爸爸抱娃姿势也会出现错误,不仅浪费大人的体力,孩子也不舒服。甚至伤害孩子的颈椎,使小宝宝倍受煎熬。
二、影响宝宝的脊柱生长
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善,长时间抱着孩子,容易使孩子脊柱侧弯,尤其是竖着抱宝宝。家长长时间一个姿势抱孩子,孩子的头很沉,自己还不能长时间的撑住,所以孩子会歪着头。这样会使孩子脊柱变形,颈椎也不舒服。
三、让孩子形成依赖
孩子刚一哭就有人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哭很有效,会使孩子形成爱哭的习惯。孩子抱习惯了,放下就会哭闹,不仅大人很累,对孩子健康也有影响。而且孩子在妈妈身上抱着,身体不能得到伸展,宝宝也不会舒服。
但宝宝习惯了妈妈的怀抱,离开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所以会又哭又闹。说到这里有着家长会问了,孩子不能抱着出门,那孩子又不会走,难道小月龄宝宝就放在屋子里养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带娃工具啊,比如可以推着婴儿车出门。这样孩子既舒服,大人也很轻松。
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尽量避免抱娃,但是还是有很多时候是需要抱娃的,比如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喂孩子拍嗝的时候等。在抱孩子的时候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1、不要摇晃式抱娃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7个月大的宝宝在爸爸的摇晃式抱娃下,患上了婴儿摇晃综合症。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患上婴儿摇晃综合症后孩子会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对孩子危害巨大。
有些家长抱起孩子会不自觉的摇晃,轻微的随着身体摆动的摇晃没有问题,切记不要过度摇晃孩子!孩子的脑袋还没有发育完全,摇晃式抱娃很容易对孩子头部造成损失。所以我们抱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免摇晃,更不要给孩子养成摇晃式哄睡的习惯。
2、注意抱孩子姿势
很多家长抱孩子出门时,生怕孩子被风吹到,怕被冻到。总给孩子包很多,这时候如果我们抱娃姿势不对,很容易遮住孩子口鼻,给孩子带来危险。所以家长更应该格外注意抱孩子的姿势。
小月龄宝宝尽量横着抱,以免影响孩子骨骼发育,而且宝宝的舒适度也很高。竖着抱娃时要固定好孩子的头部,和孩子的腰部,头部和腰部是孩子比较容易损伤的地方,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3、抱孩子的时间不要过长
孩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身体得不到舒展,会使孩子有束缚感,很不舒服。孩子如果睡着了,会歪着头在家长肩膀,这样很容易形成斜颈。而且家长抱久了也会感觉很累,胳膊会很酸,稍有不小心,容易摔到宝宝。
有一种伤害叫抱娃外出,尤其是徒手抱娃,看似心疼孩子。实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伤害。小宝宝也不会用语言表达,孩子的健康就只有靠爸爸妈妈了,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总是抱娃了哦!
给大家推荐这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它凝聚了百位儿科医生的智慧,真正科学使用的育儿百科,畅销30年,畅销全球近万册,内容正确、先进、实用、通俗易懂,能帮助父母将小宝宝养育得健康,茁壮而聪明。从出生那一刻从头到脚,从生理到疾病,从身躯到心理,这本书都进行了非常详尽、全面的讲解。
这本书让父母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健康问题有更理性的人事,知道哪些健康问题需要重视、需要立即就医。也会知道哪些问题不用太焦虑,可以采取什么家庭护理方式。在养育孩子的这一条路上。这本书会成为广大父母的向导和助手,让父母做的更好!有需要的父母点击下方商品卡链接即可购买!
¥7】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七版崔玉涛育儿百科幼儿辅食育儿百精选¥8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