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炒*豆
小时侯市场的商品很匮乏,当然即使商品多也没钱买。家里的农产品也不丰富,只是些土豆面瓜高粱谷子之类,明显都是为了解决口粮而种的,有点地舍不得种别的。还有就是苞米,这是东北山区最普通的作物。
种苞米当然也是为了解决口粮,但还有两个用处:啃青和吃甜杆。啃青就是现在夏天常见的吃煮玉米,苞米在灌浆之后还没有固浆时,就掰下来煮着吃。这虽然会影响产量,但毕竟是当作粮食吃进了肚子里,可以充饥,所以一般的家庭都不反对。夏末秋初几乎家家天天都吃煮苞米面瓜土豆,一锅一锅地煮,当作接济秋天庄稼收获之前这段时间的口粮。而这时苞米掰下来之后,苞米秸子还是青的,我们就把它当作甜杆吃。把苞米秸子掰折,用牙把苞米秸子外面的皮撕开,咬下一段苞米秸子里面的瓤在嘴里嚼,咂那微微有点甜味的汁水。那时我们也偶尔看到过市场上卖的甘蔗,也尝过,那种甘甜是苞米秸子无法比的。
最让我羡慕的是,临近过年的时候,邻居家能收到关内老家寄来的一包花生米,约四五斤重的一包。我家或者是关内没有人,或者是有人不联系,所以从来也没有收到过这样的包裹。邻居家炒花生时,离得近能闻到香味,我只有咽口水的份。
奶奶为了让我们也能有口嚼的东西,就给我们炒*豆。*豆有三种炒法,一是直接把*豆放进锅里炒,这是最普通的,炒出的*豆很硬,吃起来嘎嘣嘎嘣的,有点硌牙。二是把*豆放在水里泡涨,再用锅炒,就不那么硬了,但是很麻烦。有时泡*豆放一点糖精,炒出来的*豆就有了甜味,会好吃许多。三是把*豆泡好,炒时加上白糖,糖化了把*豆粘成一坨一坨的。这样炒出来的*豆我们就叫它“糖豆”。邻居家也炒*豆,因为毕竟花生米太少,孩子多,一个人分不了多少,几口就吃完了。当然,炒“糖豆”是仅限过年的时候才有的,和葵花子、面瓜子一起,当作过年时的糖果零嘴。
孩子们都喜欢吃炒*豆,可算是美味。但吃了*豆之后好放屁,有种说法叫“一粒*豆一个屁”。这话也许有些夸张,不过吃了炒*豆之后肚子里就会不安静,确是真的。现在想来,大概不单是因为*豆,还有喝凉水的缘故。吃了一些炒*豆,再喝一肚子凉水,先是肚子胀,接下来就是不断地放屁。
但这丝毫也不会成为我们吃炒*豆的顾虑。平时吃的饭菜很少有油水,*豆虽然又干又硬,但香味还是有的。那时凡是有香味甜味的东西都会对我们形成诱惑,至于别的根本就不在乎。爷爷曾经把豆饼切碎了用水泡软后炒着吃,也很香。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因为肚子里缺油水。当填饱肚子成为第一要务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吃了,何况含油的*豆。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厌烦了大鱼大肉,就想重温过去的“苦”日子,算是一种返朴归真的追求。比如吃粗粮、笨肉笨蛋、野菜等,几乎成了时尚。虽然有“绿色食品”这个理念作根据,但我还是觉得有点城里城外的意思。
如今夏季时人们很青睐的煮苞米,烤苞米,煮毛豆,都是过去农村很常见的,但炒*豆却始终不见复生。也许是如今各色花生很多,可以敞开吃,*豆如何也比不了花生的味道,所以不像煮苞米烤苞米那样有吸引力。还有就是如今文明程度也提高了,人们害怕控制不住放屁连连吧。其实现在人们吃煮苞米和过去的原因也有不同,过去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是为了调节胃口。
就我个人来讲,心情是复杂的。虽然炒*豆还是记忆中的美味,但因为肚子里不再缺油水,所以一点想吃的意思也没有了。过去时代曾经的美好记忆,并非都是可以复制的,也不是人们都想复制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