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门中医类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
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公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拟认定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门,线下一流课程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门。近百门中医类课程入选。
线上一流课程中,15门中医类课程入选。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创新创业、针灸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等4门中医类课程榜上有名。浙江、福建、上海、南京等地中医药高校均有1~2门课程入选。东南大学开设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课程也位列其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门中,11门中医类课程入选。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福建、河南等9地的中医药高校开设的中医类课程入选。杭州师范大学开设的常见颈肩腰腿痛的针刀治疗仿真训练,南方医科大学开设的颈椎病针灸治疗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等课程也入选一流。
其他三种类型课程中,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负责的中医内科学(1)等30余门中医类课程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门中,来自北京、河北、辽宁等15所中医药高校开设的26余门中医类课程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门中,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医药学专业大学生面向基层社会实践课程”入选名单。
要闻快讯
1.据青岛卫生健康,年10月12日以来,青岛市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例。截至11月11日24时,确诊病例均已治愈出院。一个月来,在省委省*府、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和省专家组的精心指导下,医疗包干小组全力以赴,医院严格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坚持“一人一策”“一人一案”和中西医结合,对确诊患者进行全力救治和悉心护理,取得了积极良好的治疗效果。至此,青岛市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清零。
2.英国《自然》期刊日前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城市里超过八成的新冠病*感染发生在大约10%的地点。这些地点普遍更拥挤且人们停留时间更久。报告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副教授尤雷·莱斯科韦茨10日总结说,在都市里,餐厅、健身房、旅馆、咖啡馆、宗教场所重新开放后,会发生最大数量的新冠病*感染。研究人员建立的模型显示,“感染地图”呈现非常不均匀的状态,10%的地点发生了超过80%的感染。这些高发地点的特点是空间更小、更拥挤、人们停留得更久。研究还发现,收入更低的社区居民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概率是高收入者的2倍,原因是低收入人群去的杂货店每平方英尺比富人去的店拥挤60%,人们逗留时间也多出17%。研究给出实用建议,各类场所不必在关闭和开放之间二选一,而是可以限流开放。研究测算认为,将场所内人数保持在最高可容纳人数的20%以内,即可将新冠感染率降低80%。
3.坦桑尼亚主流媒体《每日新闻》11月8日报道,坦*府要求坦桑尼亚国家医学研究所加快传统医药研究,并及时向民众公布研究进展情况。报道称,该研究所已确定未来5年的主要研究领域,但是坦*府要求研究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