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护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渐冻症诊治专家姚晓黎闹钟丈夫精神上给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长江日报持续报道的武汉人李家用闹钟定时照顾渐冻症妻子一事,登上热搜,微博话题点击过亿。网友在夸李家为“中国好丈夫”的同时,也提出了多个疑问:渐冻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治愈?近年的发病率是否上升了?

渐冻症诊治专家、医院神经一科主任医师姚晓黎教授。

12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渐冻症诊治专家、医院神经一科主任医师姚晓黎教授。姚晓黎从年开始接触渐冻症至今,已接诊过不少于位渐冻症患者。

“在精神上给予了妻子莫大关爱,这非常难得。”姚晓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旦确诊为渐冻症,家人就是患者的唯一依靠,李家用博大的爱心与坚毅的信念延续着妻子脆弱的生命。

安徽卫视跟进长江日报报道视频截图。

对话实录:

亲情陪伴是抗争的最大支持

长江日报记者:为何众多网友会被“闹钟丈夫”李家感动?

姚晓黎:照料渐冻症患者需要极大耐心,也需要极大责任。有的渐冻症患者确诊后,不仅要面对疾病,还会面临妻离子散的家庭破裂。

大家被李家感动,一方面缘于他对患病妻子的不离不弃,另一方面则因李家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

长江日报记者:怎么看李家外出要携带闹钟?

姚晓黎:李家外出要携带闹钟,是因为他一旦错过时间,他的妻子就会有剧烈疼痛甚至生命危险。这需要照料者时刻保持紧迫感。

长江日报记者:照料渐冻症患者要注意什么?

姚晓黎:渐冻症患者在中后期卧床后,需要家属的高度陪伴。比如,翻身要及时,吸痰要及时,喂食要注意。

长江日报记者:亲情陪伴是否有作用?

姚晓黎:最让人煎熬的是渐冻症不会损伤患者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冻住”的,从而倍增痛苦。对于渐冻症患者来说,照料者尤其是伴侣的亲情陪伴,是他们坚持抗争的最大支持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你怎么评价李家对妻子的护理?

姚晓黎:作为丈夫,李家生活护理做得仔细认真,在精神上给予了妻子莫大关爱,这非常难得。我们科室曾接诊过一位女性渐冻症者,她的丈夫和李家一样有情有义,一直悉心照料妻子,我们也曾当面夸他是“中国好丈夫”。

渐冻症目前还无法治愈

长江日报记者:李家的妻子王巧英多次哭着说“不治了”,但李家不同意,他一直坚信会有奇迹出现。渐冻症能否治愈?

姚晓黎:很遗憾,渐冻症目前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渐冻症患者确诊后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到5年。我诊治的患者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也只有8年。

长江日报记者:有什么方法可以延缓渐冻症患者的病情?

姚晓黎:目前只有药物“利鲁唑”能延缓疾病进展。这个药物不能逆转病情,只能延缓病情。使用“利鲁唑”需要每个月自费元左右购买,坚持半年就会有效。有相当多的患者吃了3个月“利鲁唑”,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

长江日报记者:渐冻症患者应该住院还是居家治疗?

姚晓黎:除了药物费用,渐冻症患者的护理费用也不便宜,很多家庭都无力承受。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不可能让渐冻症患者长期住院,只能采取居家治疗和护理的模式,医院。

长江日报记者:悉心护理对渐冻症患者具体可起到什么作用?

姚晓黎:护理是否到位,对患者的生命何时走向终点会有很大影响。家属和护工的精心护理,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的信号,减少发生意外危险的概率。

通过长江日报的报道看,李家的妻子王巧英已生病5年多,她的状态还不错,说明李家的照料很细心。

辽宁卫视跟进长江日报报道视频截图。

渐冻症患者日益年轻化趋势

长江日报记者:渐冻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姚晓黎:渐冻症属于罕见病,直到现在,它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明。

长江日报记者:有无渐冻症发病率的统计?

姚晓黎:就目前来看,渐冻症发病率约为4/,目前我国“渐冻人”数量或已超8万。渐冻症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岁到60岁之间,遗传概率占到了5%到10%,其中男女发病比例为2:1,男性患者居多。

长江日报记者:渐冻症发病有什么新的趋势?

姚晓黎:令人担忧的是,渐冻症患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往,50岁以上男性是多发人群,但近年来小至17岁就发病的患者也有,30多岁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现代人工作、经济压力偏大,导致焦虑、抑郁的情绪越来越多,也可能成为渐冻症的病发原因之一。

长江日报记者:渐冻症的发病率近年是否在上升?

姚晓黎:目前,还未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说明渐冻症发病率在上升,医院的接诊数据来看,是需要警惕的。

20年前,我们每年确诊的新发渐冻症患者在人左右;近10年,每年确诊的新发渐冻症患者已增长至人左右。这个数据并不能验证渐冻症患病率是上升的。

这个数据的变化,一方面是大众对渐冻症越来越熟悉,另一方面医院主动就诊。

易将渐冻症误诊为颈椎病

长江日报记者:渐冻症的整个发病过程是怎样的?

姚晓黎:渐冻症在医学上叫“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患者从最初的手脚肌肉无力、僵硬,逐渐扩展到全身肌肉,最后无法行走、无法说话、无法吞咽,只能卧床,借助呼吸机、胃造瘘生活,直至大脑完全丧失对肌肉的控制。

长江日报记者:渐冻症早期有什么症状?

姚晓黎:渐冻症患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无力。比如,洗脸时无法拧干毛巾,吃饭时拿不住筷子,想出门时转不动门把手,然后才发现肌肉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再到后面,四肢几乎完全无力,说话严重障碍,进食容易呛到。

长江日报记者:是否有人被误诊为渐冻症?

姚晓黎:由于渐冻症发病率低,容易将渐冻症误诊为颈椎病、关节炎等疾病。许多人在中医科、康复科、骨科治疗无果后,才转到神经科,继而很快得知噩耗。

近2年,随着媒体的报道,渐冻症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但大家对渐冻症的了解仍然是不全面、不专业的,医院的医生,也会将不是渐冻症的患者确诊为渐冻症。

长江日报记者:如何减少误诊、科学确诊是不是患有渐冻症?

姚晓黎:目前,能够有效诊断和医院并不多,如果怀疑自己或亲人中有渐冻症症状,医院就诊。一般来说,经过专科医生的临床诊断和肌电图检查就能确诊是否患有渐冻症。除了肌电图,可能还需要做一些鉴别其他疾病的检查,比如头颅、颈椎的核磁共振,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风湿免疫指标。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张维纳)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