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妻子是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他的妻子在河南省登封市担任公安局局长的三年时间里,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人,摧毁犯罪团伙个,获得了数不胜数的荣誉称号,是外人眼中的“女神警”。
妻子因公殉职时,年仅40岁。
都说做*嫂不容易,而作为光芒四射的女公安局长的丈夫,他也不容易。
他不仅是“女强人”身后的男人,也是与妻子志同道合的好丈夫。
他叫卫春晓,是榜样人物任长霞的丈夫,也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律师。
免费为普通民众打官司,08年去世与妻子合葬,当时的他,年仅45岁。
一、黑暗一夜
长霞,你没走,
青山依在,绿水长流,
天若有情,天也保佑,
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直到永久,永久
——《长霞,你别走》
任长霞
这是卫春晓在妻子任长霞去世之后写的长诗的末尾一段。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中充满着他对于妻子的无尽思念。
年4月11日夜里11时。
卫春晓家里的事准备有事想和妻子商量,打电话给多日未归家的妻子。
电话很快接通了,不过长霞只匆匆说了一句:“我正开会呢。”
卫春晓只好往常那样回了句“啊,那好吧”,赶紧挂断电话。
对于这样的对话,卫春晓早就习以为常,等妻子有空会给他回过来,但是这一次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成了他和妻子任长霞最后一次通话,因为三天后,任长霞就离开人世了。
卫春晓始终记得那黑暗的一夜,与妻子的最后一面。
4月14日。睡意未消的任长霞挣扎着从办公室兼卧室的床上爬起来。
这一天她要赶去郑州,向郑州市局领导汇报一件人命大案的侦破工作——让任长霞心急火燎的,是两个多月来线索寥寥的“”案──一名6岁小女孩被杀。
为了忙着赶路,她连早饭都来不及吃,还是同事包了两个菜馍和一根*瓜塞给她,谁曾想这竟然成了她最后一顿饭。
那一整天,任长霞午饭、晚饭都忙到没有时间吃。
就在晚上八点她准备从郑州赶回登封的高速上,在郑少高速公路桥东米出,她乘坐的本田轿车由于车速过快,与同方向行驶的大货车左后方追尾相撞。
坐在后座的任长霞颈椎、胸椎受到了瞬间重创,虽然她被立医院,但医生几经努力仍未奏效。
医院的卫春晓奔进抢救室,看见在手术台上被抢救的妻子,他整个人脑子都是木的,突然的噩耗惊得他已经不会流泪了。
在手术室门口等待的时候,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他可以理解妻子的工作,可以全力支持她,为她安顿好家里的大后方,因为他知道,妻子在,家才有意义,才算得上幸福,但是突然出状况了,纵使是坚毅刚强的男儿,他也十分害怕。
手术室的医生问他:“要不要开胸?如果开胸的话,即使能保住命,最好的状况也只能是个植物人。”
卫春晓毫不犹豫地说:“开,即使是植物人,我也养着她。”
签完字,他又在走廊等待着,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真的是度日如年,每分每秒都让他心如刀割。
直到15日凌晨1点,手术床推出来了,长霞的脸上盖着白布单,医生们用尽办法还是没能挽救任长霞。
卫春晓扶着床沿,再也控制不了情绪,眼泪止不住地流,他不停地喊着再也唤不醒的妻子,不能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
经过大家商量,任长霞是登封局的局长,她不在了,还是把她送回登封去。
送回去之前,要给长霞换上干净的衣服,按照当地的习俗,家里人是不能给故去者更衣的。
但是卫春晓顾不了这些了,他心里有太多不舍,他不要别人动手,亲自轻手轻脚地给妻子更衣,给她穿上干净的警服。
4月15日的凌晨,在警车的护送之下,同事和亲人们一同送任长霞回登封,车上卫春晓一直握着妻子的手,不停地问已经不可能再回答他的妻子:
“长霞,这是咋回事呢?你这是咋回事呢?”
这一年,任长霞已经当警察21年了,然而她才40岁。
二、志同道合
人世间最残忍的事,就是情深意切的两个人阴阳相隔。
在外人眼里,任长霞是英姿飒爽的女警官,在卫春晓的眼里,她就只是一位与自己情投意合、活泼又爱美的妻子。
长霞走后,卫春晓开始有了烟瘾,儿子卫辰尧经常看到他沉默地抽烟,一根又一根,点燃的烟燃烧着他心中的惆怅。
卫辰尧
卫春晓曾经无数次梦到过她,梦到他正忙着给儿子做饭,而长霞却难得在家,她在一边看着,眼睁睁地看着,似乎怎么都插不上手……
如今长霞去了,卫春晓才有机会从从容容地与妻子安静地呆上一会儿……
每天下班,他都会坐在妻子的遗像前坐一会,跟她聊聊这一天经历的事,遇见的人,即使她不能回答,能静静地听着也好。
摆在遗像前静谧多姿的百合、白玫瑰和天堂鸟,亦是妻子生前的最爱,几年来卫春晓一直保持更换新鲜的花材。
这是仅属于他们夫妻的一刻——“既然生前没有时间厮守,那么就让我用余下来的时间,把这些年积聚在心底一直想对你说的话,慢慢讲给你听吧……”
在每天这个特殊的与妻子“独处”的时间里,卫春晓时常会回忆起他们刚结婚那几年的美好时光:
年,当时20岁的卫春晓在郑州市漂染厂保卫科上班,由于工作的关系,他被抽调到郑州公安局中原分局预审科帮忙,巧合的是,长霞当时刚从警校毕业,被分配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工作。
那时起两人就认识了。
年轻时的卫春晓模样清秀,平时又好舞文弄墨,此时的他在长霞眼中,就是一个文绉绉的书生,不过他的字确实写得漂亮,所有看过他写字的人都赞叹。
有一次,活泼开朗的任长霞不过是和卫春晓开个玩笑,在他面前拉开了阵势,俨然一副要和他比划比划的意思。
在她印象中,斯文的卫春晓一定没有还击之力,谁知道自己才一出着,手腕就被卫春晓扣住了,让长霞当场一愣“你怎么也会武术?”。
也许正是这一次玩笑,让两人的心中开始有的不一样的情愫,开始发现两人有很多相似和共同的爱好。
此后两人开始约会,大大咧咧的任长霞平生第一次约一个男孩子去听管弦音乐会。
周末休息的时候,卫春晓就喜欢宅在宿舍看看书、写写字,长霞常去找他蹭饭,这个文绉绉的书生还做的一手好菜,不仅会做菜,他还在有限的空间里自己种些蘑菇、小葱之类的,长霞来的时候就把自己种的菜摘来炒给她吃,最常做的就是肉沫炒蘑菇。
有一次,卫春晓骑自行车摔伤了,躺在床上,必须由人护理。
结果当他一觉醒来,就看到长霞正坐在旁边哭呢,哭得非常伤心,卫春晓心中却非常感动。
青春的年华总是好得让人不忍回顾。
三年之后,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长霞,除了穿警服,日常最喜欢红衣服,长相甜美的她那时候还特别臭美,喜欢穿上各种款式的红衣服,还喜欢拍照留念。
这时候,卫春晓就在一旁欣赏着。
那时候的长霞,生活中总是丢三落四,经常找不到钥匙啊、钢笔啊,卫春晓一说她,她还不服气。
不过在一对相爱的人眼里,无论对方有着怎样的缺点,都不要紧。
都说好的伴侣是相互欣赏,共同进步的。
婚后卫春晓逐渐萌生想当律师的想法,当时的长霞工作还没有那么忙,对丈夫的梦想非常支持,在儿子卫辰尧7个月大时,卫春晓远离家乡,到西南*法学院学习,一去几个月,身在异乡已为人父的他,自然是格外想家。
那段日子,也真是苦了长霞,她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当时也还没有手机,每次和丈夫通话一次,她都不舍得挂断。
再后来,卫春晓收到了长霞给他寄来的一盘磁带,里面录的是长霞教儿子喊“爸爸”的录音,磁带里一遍遍地传送着长霞教儿子学话的情景:“叫爸爸,叫爸爸。”
终于,儿子稚嫩地叫了一声“爸爸”,那一刻,卫春晓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从年担任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预审科副科长开始,长霞的工作越来越忙,夫妻俩开始聚少离多。
她和团队破获了许多重特大案件,因为破案速度快,诚心倾听群众呼声,她被广大群众称为“女包公”、“任青天”。
到了年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之后,忙到不着家是夫妻俩生活中的常态,任长霞常常十几二十天不能回家,有时好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尽管如此,卫春晓依然十分支持妻子的事业,毫无怨言的承担起了家庭里的大小责任。
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卫春晓就像一位大哥哥一样,在妻子烦闷时给她排忧解难,在妻子没空照顾家的时候鼎力支持。
回忆起任长霞生前家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卫春晓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在他眼里,妻子也有小鸟依人的一面,有时他下班早,有时长霞下班早,他们都会给对方倒一杯水。
但是后来,随着工作的变动,任长霞越来越忙,这种温情的时刻在家中越来越少。
随着她肩上的担子逐步加重,这些慢慢都没有了,“三顾家门而不入”是长霞的工作常态,“她偶尔回家一次,也是不停地打电话说工作,或者倒头就睡,叫都叫不醒。”
她也曾充满歉意地对丈夫说:“春晓,咱老夫老妻了,我真的太累,顾不了家,你多担待点儿。”
说起这些,刚强的卫律师眼中闪烁着泪花。
三、永恒相伴
妻子任长霞去世之后,卫春晓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之中。
任长霞虽然去世了,但是她的“女包公”形象深深地印在群众的心里,很多贫苦的群众依然慕名来寻找她,知道她不在了就像卫春晓求助,他们大多是没有钱打官司的人,只能来寻找“永远的长霞”。
虽然自己的律师生涯并不赚钱,但是卫春晓还是决定免费帮助这些人打官司。
当时的卫春晓已经是河南省国基律师事务所的一名优秀律师,专业技能相当过硬,大家都知道有些金牌律师打官司是看标的的,到了一定的阶段,只接收那些标的大的官司。
可是卫律师明明已经成为了金牌律师,却开始为群众免费代理诉讼,也就是不收费替群众免费打官司。
即使是免费的官司,他也是尽心尽力,努力帮助这些普通人讨回公道。
他这么做不为别的,从心底来说是继续完成妻子未完的事业,他相信如果妻子在世,也一定支持他的做法,很多案件正是在卫春晓的努力下得到妥善处理。
多年来,很多人都感激为春晓为他们做的无偿法律服务。
面对外人,他从来都是笑容满面,温和周到,但只有熟人和家里人知道,自从任长霞去世之后,卫春晓眼中多了一种说不出的落寞,偶有别人聊起自己的妻子,他都会忍不住流泪。
繁重的工作可以使他暂时忘却失去妻子的悲恸,但是长期的劳累及悲恸,卫春晓终是病倒了。
年,在任长霞殉职仅四年之后,卫春晓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儿子卫辰尧匆忙拨打了,医院,没多久卫春晓还是去世了。
同事回忆起前一日卫春晓还一切正常,或许是工作过劳,卫春晓去世时年仅45岁,死后按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与妻子任长霞合葬于郑州北邙陵园。
生前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夫妻,可惜天不遂人愿,此后夫妻俩可以共同长眠安息,永久相伴。他们夫妻俩虽已去世多年,但他们的故事依旧留在当地群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