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什么是健康?
我的脑子里一时间想不出答案。
但是问到什么是疾病,我脑海里的马上就浮现各种疾病名称,从感冒、发烧、牙痛到癌症。
于是,我们会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没病(比如胃痛等)就是健康。
但不知您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总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医院检查,医生却告诉你没有什么问题?
你或许很疑惑,这种状态究竟是不是健康状态?
年世界卫生组织完善了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可以看到现代医学越加重视人的身心整体健康。判断是不是健康,不仅要看身体的各项指标和症状,还要看看心理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上有无不适。
所以当我们觉得身体不适而检查指标一切正常之时,不要觉得就万事大吉而不管了。健康≠没生病请多相信自己的感受,去观察自己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失衡而影响到了身体,又或者还处在疾病的初期(很多疾病在初期是检查不出来的)。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不让小问题演变成大病。
中医的健康:“平人”
中医上,将“平人”作为健康的标准,我认为是很有深意的。首先是“平”,即平衡,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一切刚好。身体运作有序,不亢进,也不虚弱,心理状态也是平和的;需要的营养、运动等等也都是人体需要的量。其次是“人”,中医不单独说什么是健康,但是会说“平人”。为什么,因为中医的哲学里始终是以人为本,谈健康也是谈健康的那个人,看病也是看得病的那个人,而非只看某个病。
不过,现实生活中“平人”很少,我们多少有些失衡。
身体上的失衡,是容易感知的,而心理和社会适应力方面的失衡却容易被忽视。但是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心理上的失衡也会影响身体。比如长期悲伤或郁闷状态下,虽然身体可能健康,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这种心理上的失衡会渐渐改变身体的内环境,然后某一天可能就检查出大问题。相信你也曾看到过,某个看起来很健康的熟人某一天突然重病了。其实,在他生病之前,疾病的环境和失衡的状态已经存在很久了,而我们只看到爆发的那一刻。所以,其实没有什么人好好的就突然生重病的这种事,一切都有原因。如何做一个“平人”?《*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一句话: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我曾读过这句话很多次,只有这半年才渐渐体会到其中的智慧。这不单单是一个养生的原则,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如果问我养生可以看什么书,我觉得不用看其他,反复读上面那句话可以了。每日反复读数遍,当思绪繁杂,焦虑害怕,劳累压抑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这句话不仅可以能让我们益寿延年,更能找到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
作者简介:
魏梵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瑜伽践行者,努力探索并践行适合现代人的养生方法,期待与您更多的交流。
扫一扫
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和瑜伽的知识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梵梵姐姐